一条路的前世今生
——写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
公路通,百业兴;公路畅,百业旺。怒江公路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日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也充分印证了“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永不过时。
大地的腰带
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时,境内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座桥梁,仅有600多公里人马驿道,怒江人民被禁锢在深山峡谷里,与世隔绝,处于极端贫困之中。
“要一根大地的腰带,与祖国联系在一起;织一张蜘蛛网,与党中央连在一起。”这是1957年,赴北京开会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裴阿欠,请求毛主席批示在怒江修建一条公路、架一条电话线路时说的话,竟如此形象的比喻,毛主席听后笑了。此后这件事一直被怒江人民传为佳话。这条“大地的腰带”就是怒江的交通大动脉——瓦贡公路。
瓦贡公路
1956 年8月 27 日,怒江州第一条公路瓦(窑)贡(山)公路正式动工新建,代号为S228 线,标志着怒江州公路建设实现零的突破,从此翻开交通运输事业全新的一页。瓦贡公路全长 343 千米(怒江州境内290千米),1973 年 5 月瓦贡公路中的瓦窑至碧江段通车,1976年6月瓦贡公路中的碧江至贡山段 156 千米全线竣工。至此瓦贡公路全线通车,验收后移交六库总段管养,156 工程指挥部撤销。
瓦(窑)贡(山)公路建成初期砂石路
瓦贡公路的修建极其艰险困难,其中匹河至贡山 (碧福贡公路)全长 156 千米的路段是最为艰巨的工程,被云南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定名为“云南 156 工程”,修建过程中实行军事化管理。“云南 156 工程”施工地段几乎是碧罗雪山下的悬崖峭壁,沿线有十多个有名字的或无名字的连天绝壁和咽喉险关,险恶到“猴子无路走,岩羊也发愁”。地势之险,条件之艰苦,工程难度之大实属罕见。特别是在“文革”时期,生活困难,食品供应不足,施工队有时吃野菜和稀饭,增加了施工难度。1970年2月,“云南 156 工程”指挥部从丽江迪庆、怒江三个地(州)12个县组织5000多名民工,编为2个工程团33个连,半年后增为34个连,民工6700名开始修筑公路。据不完全统计,到瓦贡公路全线通车时,有141名干部、工人、民工因工牺牲,还有8人失踪,135名民工因工致残。可以说,瓦贡公路是前辈们用汗水、鲜血和生命铺筑而成。“云南 156 工程”是怒江大峡谷里的一座丰碑,烈士们长存不朽,永远活在怒江人民心里。
在《红色档案·云南中共党员口述历史》中,一枚鲜红的“怒江州支援边疆建设老干部荣誉奖章”,见证了李彦明扎根怒江建设的六十载光阴。他用毕生的精力践行着为人民而奋斗的初心。1933年,李彦明出生于河南郑州。15岁那年,血气方刚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了中原野战军。1952年,中共云南省委边疆工作委员会成立,李彦明到怒江工作。他坚守巩固边防、建设经济的使命,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中坚持着。
中野战士李彦明:转战大西南,扎根怒江六十年建设边疆
此后,李彦明先后在滇西建工委、碧江民贸公司、六库养护段、怒江州配件公司工作,并参与了包括156公路在内的多条公路与桥梁的修建,为怒江的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贡献。
怒江美丽公路
2017年5月23日,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经过优化细化的《怒江美丽公路规划设计方案》。一条二级公路建设方案上省委常委会审议,在云南省历史上是首次。
省委、省政府一直牵挂着怒江各族人民的出行难问题,要求把怒江美丽公路建成集畅安舒美、旅游休闲观光、民族文化体验、自助自驾服务、体育健身度假、生态文明展示、科考科普探险、影视拍摄基地、特色农业发展、边疆党建长廊、智慧信息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的高品质工程,使其充分发挥“经济带、景观带、富民带、党的群众路线工作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带和精神文明建设带”的重要作用,为怒江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怒江美丽公路
2017年8月25日,怒江美丽公路(国道G219丙中洛至六库段)正式开工建设。按二级公路标准改扩建,概算总投资68.87亿元。该项目全长288.3公里,是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国省干道改造重点项目和云南省交通扶贫“双百”工程中“一百项骨干通道工程”之一。
怒江大峡谷地形地貌特殊,泥石流、暴雨频繁。在工程建设的26个月里,怒江美丽公路建设者与漫长的雨季争时间,与复杂的地质和脆弱的生态斗智斗勇。在V型峡谷中千方百计拓展施工作业面,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好保通与建设之间的突出矛盾,担当起了助力怒江打赢打好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的历史重任,谱写了一曲新时代“追梦交通人”的壮美诗篇,在怒江各族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最美奋斗者”的新时代交通人丰碑。
2019年12月30日,经过26个月艰苦奋斗,备受怒江各族人民关注的怒江美丽公路全线通车试运行。这是一条关系到泸水、福贡、贡山30多万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群众摆脱贫困的“致富路”;是一条通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感党恩路”!
如今,怒江美丽公路惠及沿线3个县(市)19个乡(镇)30余万群众,已经成为怒江大峡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六库至丙中洛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一天缩短为5至6个小时。挡墙、边坡防护网、棚洞、临江防护栏等安全防护工程设计科学,设置合理;景观绿化以融入自然、增色、造景为指导理念,采用“多类别、多层次”进行搭配,在融入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着重提质、增色,打造高品质景观。“交通+旅游+产业”的新时代全新交通发展理念,向世人展现着怒江大峡谷的风光美、环境美、村寨美和生活美。
2023年10月7日,在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国铁集团等部门共同遴选的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中,怒江美丽公路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作为一名怒江交通人,有幸参与过瓦贡公路的养护工作,怒江美丽公路的工可编制工作和建设管理工作,甚是庆幸。今年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六十七年前裴阿欠州长关于“公路”如诗歌一般的比喻,与如今的怒江美丽公路、怒江两岸移民安置新区的景象串联在一起,从时光深处产生着强烈的呼应!“公路”,是党的恩情赋予创造出的杰作,是怒江对外联通的关键“命脉”,也是怒江大峡谷跨越千年,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