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公路人眼中的新时代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的生活远没有父辈们那么奔波、拮据、窘迫,我们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月,人生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任谁也阻挡不了我们向着新时代不断奋进的步伐!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但打从内心来讲,我并不喜欢这个职业。2020年,我不顾家人的反对考入了离家百里之外的腾冲公路分局,心想可以有另外一番作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到了工作单位发现工作环境与自己的期待差异颇多,顿时心生懊悔,委屈地向父亲诉苦。父亲反问道:“这不是你自己的选择吗,既然做了选择就要勇于面对”。我无言以对,自此明白了做人要勇于担当。
父亲早年曾在公路道班做过零工。他常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公路部门以养路为主,管养的路大部分是等外路,砂石路,鲜有沥青路。养护工人都是以道班为家,回到家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经常要扛着“筛子”到道班附近的山边取土,到河滩、石滩筛砂石料用于补坑槽,由于劳动强度非常大,手经常磨出血泡。但我知道,父亲还记挂着他曾经修过的公路,于是那年趁着回家乡的二级公路正在进行养护维修施工,我便开车带着父亲到路上转转。看着宽敞平整的柏油路上疾驰而过的小汽车、大巴车、大货车,父亲告诉我,他小时候只有牲畜拉车,比如骡车、马车、牛车,大多时候出门基本靠走。连自行车都是到了70年代末才开始普及。当父亲看到正在工作的摊铺机、就地冷再生机、同步碎石封层车、乳化沥青撒布机等现代养护机械设备时,发出无限的感慨:“以前所有的养护工作基本靠人力,刚开始用驴拉个挂板车平路,就感觉很先进了,因为节省了好多人力。再到后来才慢慢出现拖拉机、翻斗车。改革开放这才40多年,公路上就发生了这么多变化,没想到啊!这些都和共产党的领导分不开。”同时,父亲也叮嘱我,作为党员要听党的话,要好好工作,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这波澜壮阔的4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路养护工作,对公路事业寄予殷切期望、给予亲切关怀,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腾冲公路分局养护的G219线、G556线、S240线、S241线公路在一次次地提升改造和美丽创建中实现华丽蝶变,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路况质量和通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为社会公众的出行提供了优质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了磅礴力量。
作为一名公路人,站在改革大潮的前沿,我将用青春热情大力弘扬“铺路石”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团结奋进,自觉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公路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公路养护工作虽然枯燥,但是,从我们公路人身上却折射出了人间的真善美。如果桥梁没有护栏,人们走在上面就会害怕;如果公路没有我们养路人,终究会坏。春夏秋冬,风雨酷暑,公路人以路为业,以所为家,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为了人们出行的平安,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在一次回家的途中,我透过车窗看见我的同事在烈日下修补损坏的公路,他们身上沾满了灰尘和沥青,心中莫名地感慨:正是因为有了养路工,人们才能平安、通畅的坐车回家!此时,我才发觉,自己早已同公路事业融为一体,容不得他人随意诋毁。也许在别人眼里,公路人一身灰蓬头垢面美感全无,但我心中的公路人却用黝黑的皮肤兑现对社会承诺,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担起神圣的责任,那满身的灰尘是勇于奉献的见证。修路不易,养路更难,一条条公路心血铸就,我们公路人就是那闪光的“铺路石”。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公路人,只有把目光从个人的小天地中挣脱出来,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结合起来,让个人理想与中国梦对接起来,才有真正出彩的人生。因为,“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也许在我前进的路上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但只要我不懈奋斗,那我的青春就是最美丽的,只要我勇于担当,那我的人生就是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