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山乡有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挂不挂果,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定要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有高挂果率。”近日,云南省公路局邀请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在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开展种养殖技能培训,这也是今年以来,云南省公路局在大雪山乡开展的第三轮种养殖技能培训。
图 :培训现场
在田间地头,对农户迫切关心的澳洲坚果不挂果问题,邀请的专家们实地进行诊断并开展培训。如何选择合适的品种、如何修枝拉条、如何施肥喷药……专家与农户们热烈讨论,以手把手教学的形式解决农户们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参加人员包括大平掌村、大炉厂村、团山村和曼来村村两委班子及群众300余名。
大雪山乡属南亚热带河谷季风气候,有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有甘蔗、澳洲坚果、台湾青枣、白花木瓜、泡核桃、葡萄、畜牧等农牧业种养基地。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技术薄弱,农户们难以获得稳定合理的收入。
大炉厂村杨家田沟的朱兴发说:“坚果种植是我们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产量低、病害多一直是我的心头病,今天老师的授课非常好懂,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农业专家从良种引进、猪羊育肥、豆类复合种植、种养管护以及常见病防治等方面进行把脉问诊,对四季豆种植及猪、羊病害防治等突出问题对症下药,指导农户科学生产。除了种养殖技术培训外,近年来,云南省公路局还针对大雪山乡青壮年举办了包括工程机械车辆驾驶、摩托车修理、烹饪等方面的劳动技能培训,以“智富”促致富,大家笑着说道,有了专家的现场“把脉”,我们的致富就“有方向”了。
自牵头帮扶以来,云南省公路局主要从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行业扶贫、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方位赋能乡村振兴。
图 :南掌河~大岩房旅游公路
2017年,由云南省公路局组织实施的南掌河村至大岩房村36.73公里四级旅游公路通车。通车后,大炉厂村和大岩房村的运输成本下降40%。完成对曼来村、大炉厂村等10条84.16公里通组道路和村内道路硬化提升改造工程。交通便利了,当地的火腿、野生茶、蜂蜜等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
通往大雪山的“天路”打通后,让村民看到了发展的新希望。从2018年起,大雪山乡就在杜鹃花盛开的时期举办“七彩杜鹃”文化旅游节,使大炉厂村发展旅游业迈出了关键步伐。同时,云南省公路局还先后实施了茶叶、土鸡养殖等10余个产业帮扶项目,打造了“大雪山”古树茶“一村一品”特色品牌、搭建电商平台,探索出一条“合作社+企业+农户+电商”的新型发展路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结对帮扶的9年间,云南省公路局累计派出5批驻村工作队,共计53名队员,被当地老百姓称作“不走的工作队”。
图 :曼来村苦竹棚自然村党员活动室
如今的大雪山乡,道路通达、洋楼矗立、村容整洁,茶园、菜园、果园“三园鼎立”,卫生院、村民活动室、健身场所一应俱全。公共服务设施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当地村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自定点帮扶临沧市永德县以来,云南省公路局连续7年在省级脱贫攻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成效考核中名列“好”的档次。国务院2019年第6期《扶贫简报》专刊报道《云南省公路养护带动万名贫困人口增收的经验模式》。2020年7月24日和8月21日云南政协报和中国交通报分别刊登了云南省公路局定点帮扶永德县大雪山乡脱贫攻坚事迹。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沉甸甸的成绩单,耀眼的荣誉背后深藏的是信念、是汗水、是付出、是坚守,是一批又一批帮扶干部们矢志不渝的接续奋斗,是一次又一次登门走访的赤诚执着,是一公里一公里铺就的幸福希望。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云南省公路局助力乡村振兴的坚毅步伐,也见证着云南公路人朴实的为民情怀。时光为卷,奋斗作笔,这支“不走的工作队”将接续为大雪山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做出更大贡献。